【返回首页】
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变,但战略不能变。中国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哪一年之前实现,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确定有效和没那么有效的技术方法。例如,消除贫困的目标已经实现。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对改革的承诺一直没有变。正如我们的前领导人梅德韦杰夫常说的:“在花岗岩刻着的”。(俄语中比喻长久的、永不褪色、永恒不变的东西。)
中国领导层为国家制定的目标通常是以中国社会可以理解的形式来表现的。在中国流行着一个说法:“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是202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那一天之前,中国已经为自己设定了消除贫困和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胜利。第二个“百年”是204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第二个“百年”的任务是:中国在所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需要特别补充一点,中国从不寻求对他国的霸权和统治。
有趣的是,由于到2049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战略包含中期目标,如到2035年实现经济、科学和技术以及国防的全面现代化。2035年也不是明天,所以在最近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意外地出现了另一个日期——2027年——中国解放军成立一百周年,中国打算在这一年进一步提升其军事和技术基础。
美国对中国的目标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尽管中国没有公布其军队装备的确切数字,但参照美国的数据,可以说中国至少有200枚核弹头和1250枚非核形式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相比之下,法国和英国分别拥有290和215枚核弹头。到2035年,中国国防能力实现全面现代化,届时中国可能拥有多达1000枚核弹头。美国认为,对中国核武器数量的这一预测可能会来得更早。同时,中国不考虑与美国进行任何讨价还价,也不打算为了第三国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目标。